又一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约而至,有关家居装修方面的投诉和维权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消费者只有对装修中存在的风险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权益。以下是本报记者搜集整理到的在装修和购买家具建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陷阱”以及防治办法,以助力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设计施工环节:警惕报价“陷阱”
装修房子首要工作是找设计师和装修队,这里面的学问很多,装修业主一不小心也容易中招。装修业主必须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如要施工队或装修公司的报名环节,如果装修业主不明就理只在乎价格,就会落入不良商家的陷阱中。表面上,装修业主获得了优惠,得到了便宜,实际上这只是一些装修公司和装修队的报价策略,一旦在正式施工中就会以各种名目进行加价,最终算起来比报价要高出许多。
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一是要装修业主克服贪图便宜的心态,在选择装修公司和装修队时不要只看重格价,而是要综合考虑装修队或装修公司的性价比。同时要重视合同的签订,对合同外的加价进行规定,从源头上堵住不良商家事后乱加价的行为。
基础材料也是容易出现家装质量问题的关键。专业人士建议装修业主采取“包工不包料”,即人工可以包出去,主要的基材如水管、电线等由自己来购买,在现场还要设专人来进行跟踪和监管,以防止装修工人临时“掉包”。装修中,水电是容易产生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地方。等到这些伪劣产品混入工地再去补救就已经来不及了。
另一个是设计师的回扣问题。许多装修业主往往过分依赖于]设计师,会听取设计师的意见去选购指定的品牌。殊不知这里面的“水”很深。据行业人士介绍,设计收回扣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因此对于一些设计师特别指定的品牌,在购买时要特别慎重,即使买也要多跟同类品牌的价格进行比较。表面上设计师可经帮装修业主拿到很大的优惠,实际上都是加了高价后再打的折。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装修业主在这个方面吃了不少亏。在选购建材时,可以听取设计师有关花色、尺寸、款式方面的建议,但不要盲目听从设计师的安排。当然到大卖场、大品牌去购买建材肯定是没有错的。
家具选购环节:当心材料不合环保要求
家具投诉最多的是“环保”问题。许多消费者反应,摆在家居卖场的家具精美绝伦,气味也很清新自然,可一运回家就变得充满了刺激性味道,还存在着空气污染。杜绝这个问题的基础是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选购家具时要注重家具的环保性。不要只一味地追求鲜艳的色彩和时尚的款式,相反越是简单的家具越是环保。
还有一个对品牌的选择问题,不要一味地崇洋媚外。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洋品牌”和“国际品牌”,装修业主一不小心就会被忽悠。据知情人士介绍,市场上销售的家具绝大部分在国内生产销售,很少有真正纯进口的家具。所谓的“洋品牌”和“国际品牌”大多数是注册了个“洋名字”而言。消费者在选购这类家具时须认清家具的产地。